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领导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在不断反思与实践中的自我突破。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奚震宇,也是如此。从奥赛金牌得主到教培行业探索者,再到教育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奚震宇的每一次选择都伴随着对自我价值的追问。

而当他从“理工科思维”的独行者转变为团队引领者时,领导力的本质逐渐清晰——它不仅是能力的叠加,更是对人心的洞察与凝聚。

奚震宇的转变始于对“责任”的重新理解:初任团队负责人时,他习惯以效率为先,却因缺乏共情而遭遇团队抵触;在反思中,他意识到:领导力的根基在于尊重与信任。

如今,他带领的团队能高效协作并承担企业核心项目,恰恰说明青年领导力的核心是“以心换心”——唯有先理顺自己,才能照亮他人

(奚震宇在润泽新观察活动上分享) 

不着调的清华学霸

《道德经》有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就家风而言,奚震宇是幸运的。1996年,奚震宇出生于天津。妈妈是一位生活用品代理商,父亲是驾校校长。虽然工作很忙,但爸爸总会抽时间看书,妈妈也没有放弃自己画画、舞剑、练太极等爱好。

由于家风自由且民主,奚震宇从小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该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该玩耍的时候尽情玩耍。对于他的想法和决定,父母不会说太多,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尊重。

高中时期,奚震宇在兴趣的驱动下,获得了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奖,特招进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学习。当时,只要奚震宇在高考中考到一本线(580分),就能进入清华就读。

但当时的班主任对奚震宇说,“你要是真只考到一本线,就太丢人了,所以你得好好考。”

在老师的激励下,奚震宇在2014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75分的好成绩。 看起来,奚震宇从此将走上一条直通青云的路径——考研、考博,成为一名科研人员或者大学教授。

然而,2018年本科毕业时,奚震宇没想明白:为什么要读研读博?仅仅只是没有特别好的想法,也没有特别好的机会?

如果是这样的逻辑,他是不认同的。他想了解真实的社会需求,再以此判断自己的未来方向。

奚震宇回到了老家天津,本着探索的目的,海投了一波简历。在收到第一个offer后,他进入了民营教培行业,成为了一名高中课外班老师。

但此后奚震宇越来越体会到,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培模式并不合理。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遵循所谓的‘大人的规则’: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找个好对象……,未来恐将失去思考力与创造性。而人应该纯粹一点,回到人本真的样子。”

尽管与自己探索社会真需求的目标相去甚远,但幸运的是,奚震宇在工作中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从整体大环境来看,教培行业的黄金十年便是2008年到2018年。在此期间,教培行业保持持续增长。

一方面源于政策空白、市场空间大,培训机构规模增长快,消费者追棒;另一方面低场地成本,低人力成本,低招生成本也使得很多培训机构得以发展扩大。

奚震宇恰恰赶上了教培行业的下行期。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双减”政策的落地,教培行业迎来巨变,不少企业股价大跌。

巨变之下,奚震宇所在的教辅机构亦未能幸免,奚震宇和女友同时失业。

此后,奚震宇短暂辗转去过不少其他教培机构。但这些教培机构,不是倒闭就是业务收缩。

稻盛和夫先生曾说,工作是修炼心灵的道场、成就他人的舞台,顺便展现才华以及养家糊口。

随着教培行业的衰落,眼看自己连养家糊口的机会都快要抓不住,这让奚震宇对于未来的方向更加迷茫了。

 

(奚震宇) 

“传播良知”吸引

再次失业后,奚震宇遇到了润泽园教育的机会。

让奚震宇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的面试官(也是其后来的指导老师)在介绍润泽园教育时说道:“我们是一家有良知的教育公司,我们的目的就是把良知传播给更多的人。” 

从小学毕业之后,奚震宇已经太久没有听到“良知”这两个字了。而传播良知,听起来跟奚震宇理想中做“回到本真”的事情很吻合。

2021年10月31日,恰逢阳明先生(中国明代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致良知”思想的提出者)诞辰,奚震宇正式入职润泽园教育。

作为该公司旗下战略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他开始跟着核心讲师们开发心上用功的方法论,如心-道-德-事四部曲的奥妙、明心的两大真相、净心的三个要点等等。

随着疫情常态化,润泽园教育在阳明心学课堂、道德经课堂等线上课堂的基础上,又开始逐步开发了龙场训练营、企二代学习会等线下学习会。

围绕这些学习会,诞生了四个课堂:第一课堂是课堂内容,第二课堂是会务,第三课堂是运营,第四课堂是辅导。学员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感受润泽园教育的言教、身教、境教和心教。

这些课堂,常由不同的研究员负责。最忙的时候,奚震宇同时负责过4个课堂。对于奚震宇来说,那是一段非常忙碌又快速成长的时光。

他始终记得,老师对每位伙伴的谆谆教导:“大到内容研发、日程设计,小到主持、写手卡、发通知等等,只要这个事跟你有关,你就永远是第一负责人。你的每一次交付,都代表着你的人格,也影响整个橐龠场的氛围。

工作中的兢兢业业,和每位伙伴都能谦和相处,让奚震宇赢得了领导和伙伴的一致好评。大家都很喜欢这位善于聆听、深度思考、积极推进的年轻人。

而奚震宇在工作中构建橐龠场的能力,也在悄悄影响着他的家庭。

2023年,奚震宇的儿子出生后,其妻子承担了主要的育儿职责。有段时间,因为他工作太忙,缺少对家人的陪伴,妻子很有意见。对此,奚震宇并没有做过度解释。

他明白,如果自己能量不高甚至有负能量,即使陪在家人身边也是对家人的消耗。

一方面,他尽自己所能,乐呵呵地帮着照顾孩子,耐心倾听妻子的需求;另一方面,他带妻子了解自己的工作。

当妻子看到因为爱人参与的阳明心学、《道德经》等中华经典课程,让很多家庭消除隔阂、破镜重圆,让很多迷茫的中年人、青年变得内心坚定更有力量,她也发现,原来爱人的工作这样有意义。

同为教育工作者的妻子,对他更支持了。

 

(奚震宇与妻儿) 

“缺根弦”到理顺人心

关于个人领导力的打造,以前奚震宇不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在他看来,自己长了个理工科的脑子。只要自己学明白了就行,不需要管别人。

来到润泽园后,奚震宇慢慢意识到,领导力是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能力。想干成一件事,需要团队。而要想大家一起围绕一个目标使劲,领导者是需要领导力的。

奚震宇刚入职时,战略研究院有20多位高学历的年轻人,他们被分成“知”、“行”两个学习小组。奚震宇是“知”组的组长,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领导一群高知且年轻气盛的同龄人,这对于25岁的奚震宇来说是非常难的事。何况,他自己都还没搞明白怎么学习。

奚震宇记得,某个周六,他想拉着伙伴们讨论研究院的共学机制,大家约定11点到公司开会,但有两位伙伴姗姗来迟。

作为组织者,耿直的奚震宇批评了他们:“你们两个怎么来得这么晚?咱们不是定的 11 点吗?”结果,一人当场拂袖而去,另一人则在会上始终板着脸。最终大家的共创也不理想。

后来,那两位伙伴都陆续离开了润泽园。但直到他们离开,奚震宇跟他们的关系也没有得到缓和。

这件事引起了他很大的思考:领导力的意义是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我跟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我甚至都可以不说这个(批评)话的。但我既然是负责人,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领导者,而不是一个可以拍拍屁股就走的人。”

同时,奚震宇也意识到,自己对人性的洞察不够。“活动需要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贡献想法,他能参加就已经不错了。而且,也许那是他第一次周末开会,可能是无意迟到的。总之,我应该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才能做出合理的处理方式。”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人情世故”。作为领导力的核心,“江湖感”不仅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掌控。

2023年,奚震宇被委任为润泽园教育战略研究院商学院组负责人,正式成为公司的中层管理者。除了奚震宇,商学院组还有8位伙伴,年龄区间在21~35岁。

奚震宇管理团队的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任何事情,都会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

在其领导下,商学院组有了较强的团队凝聚力,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目前,润泽园教育旗下润泽园-索菲亚MBA、中瑞实验班、博士后工作站等重磅项目,都由商学院组负责。

以中瑞实验班为例,北京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是润泽园教育旗下一所本科院校,累计毕业生已近万名。

今年9月,润泽园教育将在中瑞设置首期战略十年实验班,希望通过为期十年的持续跟踪和陪伴,培养未来的创业型领导者。

“未来,如果我能助力到一所以中华经典文化为基础的大学的建设,这就是我未来十年的人生战略。”奚震宇笑着说。

 

作为4.0战略体系中的关键板块之一,全球顶级战略工具——BLM模型表明,把事做成的价值排序是:领导力>战略>团队>执行。

对企业来说是如此,对个人而言同样如此。一个人要想实现人生战略,前提便是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奚震宇的故事为青年领导力培养提供了鲜活注脚。在不确定的时代,青年人需要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的格局。

最近,润泽园教育的「4.0战略」课程已上线。如果您此前是「小微大道」课程的学员,您的课程权益已自动升级到「4.0战略」课程,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