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让企业营收持续增长的董事长,乔云江脾气很火爆。

 

他装修办公室,要特意加装隔音棉。

 

他希望,自己关起门来对员工发脾气时,门外的人听不到他吼叫了什么。

 

都说禀性难移。可乔云江,偏偏变了。

 

他不仅收起了嗓门,对待客户,对待员工,他的心变宽了。

 

他说,静能生慧,胸口那股气自然而然就消散了。



1

瓶颈期,怎么突破?

 

我毕业于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14年前,我离开职业经理人岗位,选择创业,从事电梯生产与代理。

 

当时一位教授劝我,别创业,踏踏实实工作吧。我心里有口气,就想证明自己。

 

创业艰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创业有第一桶金,我是一碗,并且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曾经,企业每年都有稳定增长,但到了2019年,业绩始终提升不上去。

那年,我遇到一个海外援建项目,整个产值在2000多万。客户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并且项目分三批逐一进行。

 

这家海外贸易公司,想要利润最大化,让两家代理商通过比价来获得最终授权。我是其中一家。虽然最后拿到了甲方授权,但我并没有因此感到欣喜。

 

学习中,我曾听到一个案例,讲安徽的一家代理商“对上游忠诚,对下游真诚”。这句话非常有穿透力。

 

“忠诚于上游的品牌企业,或许你会吃亏,但大概率会赢得更多信任和尊重。大家一条心,在市场上赢得更大的发展。对下游,真诚地对他好,不讲虚言妄语。百术不如一诚,没人拒绝你真诚对他好。”

 

通过学习,我知道人生重大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有什么性质的行为作用,就会产生什么性质的反作用。

 

反省,我发现自己以往只关注一件事,就是利润。

 

基于此,我对这件事有以下考虑——

 

第一,避免给上游公司造成麻烦。两个代理商抢订单,就像两个学生答题,让上游公司当老师来评判结果。手心手背都是肉,上游公司一定会在资源倾斜、成本调控等方面重新考虑。这会给上游公司造成很大的麻烦。

 

第二,避免争抢双方都没有好的结果。同行抢订单这种事在我们行业里经常发生。最后,双方争抢订单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第三,预防未来冲突。争抢过程中,双方一定有冲突。如果我把订单拿走,另一方可能觉得自己吃了亏,未来可能会引出无穷无尽的麻烦。

 

人性相通,将心比心,我要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大家习惯于抢夺,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

 

最后,我毅然放弃了授权。

 

 

我对海外贸易公司说,“这个订单,你给另一家做好了。”并且,我承诺对方,虽然选择退出,我要将所有事梳理好、交接好,再离开。

 

上游公司很是惊讶,因为通常大家认为,彼此竞争很常见,而到手的鸭子,是没理由放弃的。

 

我清楚地记得上游公司董事长对我说,“没想到啊,你有如此大的格局。你让我对你有了重新的认识。”

 

我的竞争对手也很感动,他没想到我会把合同让出来,更没想到我会替他考虑周全。

 

我帮他做好了交接工作,从技术方案到控制价格等有可能产生的系列问题,我都跟他交代清楚。

 

对这次选择,与其说是放弃,不如说我懂得了“舍”。

 

从长远意义和深入合作而言,通过舍,我帮上游减少压力。同时,他也看到了我的格局。舍,还可以避免同行之间的冲突以及不必要的麻烦。

 

我记得学习中,提到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我更侧重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只是这一单生意。无形价值,是客户对我的信任。这就体现出,我跟竞争对手最大的不同。

 

当这个项目进行到第二批时,上游公司再次找到了我。

 

客户说:“这次,我只跟你合作。”于是,我成了这家客户指定供应商,并且没有了渠道冲突。

 

令我意料之外的是,客户将后续订单全部交给了我,并帮我做了区域整合,使我成为本地电梯销售第一。

 

有时候退一步不仅海阔天空,更是为企业赢得了长远的合作机会和良好的行业口碑。

 

舍,并非示弱,而是智慧与远见的体现。在后续发展中,我凭借专业的服务和诚信的态度,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使得公司在市场上稳步前行。

 

瓶颈,就这样突破了。

 

回头想想,我虽然让出了一份合同,却让我收获了客户和同行的口碑。

客户对我有了更高层面的认识,我们的合作也有了更大的提升,合作高度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合同。

 

这次经历,我真切感到行为作用与反作用带给企业经营的意义。短视的争斗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反而,通过建立深厚的合作关系,才能共同创造双赢的局面。

 

反其道而行,我失去了有形的东西。实际,却获得了很多无形的回馈。某种程度上,无形大于有形。

 

2

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疫情之后,很多行业营收下滑,我们依然保持每年30%~40%的增长。

 

怎么做到的呢?当房地产出现下滑,我们开始转入电梯的后市场。我们与客户进入新的深度合作,进行了电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想要持续有优势,其实,只需领先半步。

 

当大家都在转型时,我已经比别人快走半步,抢占了市场先机。

 

怎么有这样的改变?

 

学习中,老师辅导战略时说,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往后市场的方向转移。于是,我们重新调整了定位。无论从产品研发还是价格调整等,都有很多具体措施,但实际上,核心就一个:从卖产品到爱客户。

 

当我们观照内心,扪心自问——自己如何爱客户?爱客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们要为客户带来——降本增效。

 

比如,我们承诺产品质量10年质保,而一般电梯质保只有5年。不必担心自己的保障体系会遭到同行嫉妒或攻击,而是必须依靠技术做行业引领。

 

再如,我们会为电梯出体检报告,这在国内是创新。我们希望老百姓使用安心,要让他们清晰地看到数据上的支持。

 

很多人问我,你们企业稳定增长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很简单,大家都能看懂。但他们不了解你的心法。

 

以前,我对使命没有更多理解,觉得这是贴在墙上,给别人看的华丽语言而已。

 

但在「战略共创会」上,我和团队共创出使命——员工幸福,百姓心安,做厚道的电梯护航人。

 

这个使命不仅关注到员工,同时关注到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

 

有了使命,我们就有趴在地上为老百姓服务的那颗心。

 

产品交付时,质量是不是能够真正把控?不少一颗螺丝?电梯运行过程中,一个不善的小行为,可能会导致电梯故障,人命关天。这些都围绕使命展开。

 

使命形成后,我在做决策时,依据的角度变成了:是不是为了员工的幸福考虑?是不是能够有利于团队的伙伴?彼此之间能否做到无我利他?

 

使命,就是我们的心法。厚道是我们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3

当你自视为英雄,麻烦就大了

 

创业初期,我奖励员工只有物质。一旦物质奖励不到,他们可能会离开。

 

曾经有两个月,我什么都不干,天天钓鱼。那段时间,非常痛苦。我发现自己原来的储备知识,已经引领不了团队。我很无助,不知道何去何从。

 

我能感到团队的私心杂念。以及,他们跟我谈话中,少了尊重。

 

当我发现团队核心高管开始挪用货款后,我忍无可忍,直接让他们离开了。

 

很长时间,我对自己的选择,没有遗憾。因为他们做了有损于公司利益的事。

 

随着企业的发展,我的脾气越来越大。员工跟我说话,会抖。后来,他们也不敢跟我说真话了。

 

反而,我觉得自己很厉害。所有事,我全部都能完成,所有问题,我都会考虑周全。

 

但在「战略共创会」,我听到“经营企业就像考试,自己再厉害,只能考到80分,剩下20分在团队手里。”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家里的孩子出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家长出了问题。”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原来,我只注重如何活下来、如何赚钱。实际上,我对公司没有在战略方向、团队建设上起到引领作用。

 

学习中,老师说,“如果你想拥有更大的成就,一定要把格局放大。完成自己的个人突破,在于你心里能装下多少人。”

 

现在,当团队对我提出建议,我首先自己想一想,找找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手往外指。

 

董事长一定要“止”。我要给团队空间,让他们成长。

 

一家企业,不是老板一个人的。

 

 

4

心大了,事就小了

 

回首十几年创业生涯,每一次爬坡过坎儿,真正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回到自己的内心。

 

你的心里,早有答案。

 

与其说,创业路上我们过一道道关卡,不如说,是一场寻找自己、洗涤心灵的征途。

 

商场如战场。心大了,事就小了。

 

这些年持续学习,因为我的改变,对家庭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天早上,妻子因某事批评了我和孩子。

 

之后,孩子给我发了条微信。他说:“爸爸今天没有争吵,送您两句话——宽其心,有容乃大;心生万法。”

 

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股暖流,让我更加坚信,一个人的改变,不仅能影响自己,还能感染周围的人。

 

心大了,事小了,力量就凝聚了,面对挑战和困难,似乎都变得可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