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出来玩,可不知怎么,伴侣情绪好像不大对。抓住机会问一问,可对方只说没怎么。但一个人没有了兴致,大家都打不起精神,悻悻而归。

 

到底这是怎么了?有想法有异议,为什么宁可生闷气,就是不说呢?

 


晨晨的故事

 

我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从小顿顿大米饭。离家在外工作,每每回到家乡,米饭必不可少,年夜饭更是提前数天操办,一大桌炒炖卤蒸配米饭。

 

我的爱人是北方人,第一次去爱人老家过年的时候,看到满桌饺子,我一下子愣住了——

 

“怎么连一道菜都没有炒?一家人的年夜饭,这么不用心吗?再怎么说,这也是我第一次回家过年啊。

 

婆婆知道我是南方人,是不是在给我定规矩:进了家门,就得按他们的习惯来?

 

老公也不提醒做几样菜,果然婚前和婚后区别对待......”

 

这些念头不停地往外跑,我越想越委屈,最后还得出结论——“婆家不重视我”。

 

这顿年夜饭,是我从小到大最五味杂陈的一次。

 

后来,我拨通了爸爸电话拜年,忍不住把心里的委屈一五一十全说了。

 

没想到,爸爸哈哈大笑:“晨晨,爸爸问你,如果你要在咱们家会怎样做?”

 

我想都没想就回答:“那还用说吗?我想吃啥,肯定直接说了啊。”

 

爸爸接着问我:“那你想想,为什么在婆婆家不直接开口呢?”爸爸的这个问题,让我沉默了。

 

爸爸接着说到:“你自己想吃啥,就直接说嘛!不过你们刚结婚,爸爸理解你,和公公婆婆还不是很熟悉,不好意思开口,但你可以主动点,想吃什么就自己动手做!也让公公婆婆尝尝咱们的家乡菜。”

 

爸爸这么一说,我心里一下子敞亮了。第二天,我真的来了兴致,要当大厨,炒家乡菜给大家尝一尝。

 

婆婆乐呵呵地在一旁帮忙摘菜、洗菜,还提到了昨晚的事:

 

“晨晨,妈不太会炒菜,怕做出来不合你口味。我最拿手的就是饺子,想着你第一次来,一定要用最拿手的招待你。昨晚看你吃得少,你是不是想吃家乡菜?让你受委屈了……”

 

原来是这样,婆婆是想让我吃她最拿手的饺子,并非不尊重我、想给我什么下马威呀。

 

自打那件事后,再遇到什么不理解、不适应的事,我会主动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心里胡乱猜想,自己内耗少了,和家人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无间。

 

像晨晨一样,许多人在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常常不敢说出口。还没等别人察觉,自己已经脑补出了一折子戏。

 

无法排解的情绪,要么自己憋着,要么直接发泄出来,伤害了他人。

 

亲密关系中,这种情况更为常见。因为,我们对家人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你足够爱我,哪怕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说出口的时候,已经晚了。我不想要了,也对你失望了。”

 

但其实,爱从来不需要用猜准心思来证明。猜来猜去、相互试探,只会加深彼此的内耗,平添感性的烦恼。原本亲密的关系,变成了一争高下的对决、情绪之间的输赢。

 

既然,每一份情绪背后,都是一份未被看见、未被满足的需求,何不试着真诚表达自己,坦诚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表达感受,并非是说要直截了当挑剔对方的问题,而是以一种更加冷静、客观、真诚的视角,审视自己的需求,体谅对方的难处,在合适的时机委婉地沟通,以便共同想出一个合适的办法。

 

真诚地表达感受,永远比一味地发泄情绪,要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