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我们在四部曲App上开始了十部经典的学习之旅,每部经典共学一百天,时至今日,十数万人以线上学习小组、班级的方式,已相伴读过九部经典,细数《传习录》、《论语》、《孟子》、《孙子兵法》、《中庸》、《大学》、《史记》、《素书》、《庄子》,即将迎来第十部经典,我们选择了回溯:相约百日,共读《尚书》。

 

来自上古时代的《尚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诸子之始。它通篇记载的是尧舜禹、夏商周贤王们的理政思想、原则和方法,描述了上古时期政治秩序以及善治德治等思想的起源,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政治类书籍。西方最早的政治类书籍是古希腊政治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而《尚书》里《盘庚》的时代要比柏拉图大概早了800-900年。

 

《尚书》也是史书的源头。清代一个著名的经学家叫皮锡瑞,他专门考证了《史记》引用《尚书》的情况。总共28篇的引用中,有11个篇目是全篇引用的。《尚书》开启了史学研究和记载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最初成果。

 

同时,各个流派的重要思想,似乎都能够在《尚书》当中找到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文章大量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尚书》,以《尚书》作为论述的起点、话题或者很重要的证据,也就是说,诸子也从《尚书》中汲取了智慧和史料。诸子也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各种学科,比如政治学、文学、经济学、历史学、传播学、新闻学,好多学科是近现代才成立的,但在《尚书》里面都能够找到其萌芽。虽然我们也许并没有仔细地研读过《尚书》,但是其思想智慧早已融入在中国人的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当中。

 

《尚书》总结了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的智慧,本被称为帝王之书,专门为帝王提供治国之道。但实际上,大到如何平天下、如何治国,小到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与人交际……读过《尚书》,其智慧就会潜移默化融入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正如朱熹所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待许多问题都可以举重若轻。我们要学习经典,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源头,站在源头看见大江大河,看见百川归海,这种畅快就好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十期百日成长即将开班之际,三位同学也分享了自己往期学习的收获。

 

从第一期连续参加至第九期的同学分享道:

在一天一天的学习中,我好像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我的爱人、孩子、妹妹等家人都说我变得更好了,具体是哪里说不出来。上一期《庄子》的学习,也让我与孩子的关系更进一步。虽然随着家庭气氛好转,孩子也越来越懂事,但我们之间好像还是不那么亲密。在学习《庄子》的某一天,我找到了症结,我就像庄子故事中的鲁国国君,把我最珍惜的最喜欢的都给了孩子,为了孩子我怎样都可以,我以为这就是真诚地爱孩子,但孩子却依然不快乐,原来,我并没有试图去读懂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爱他”,因此也无法感受到孩子的心声。读懂这一点,回顾自己之前教育的方式,发现太多应该改进的地方,对于以后如何和孩子相处,自己心里一下子就有谱了。

 

我们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家庭,如果没有这种共学活动,或许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经典。自从学习之后,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偶然间就能从经典中获得启示或者解决办法,心里总是充满了力量。原来,我以前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原来内心的困苦都源于认知的缺陷。

 

来自江苏常州的同学分享道:

第七部经典《史记》里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份认知,即与他人相处应以心换心,为他人着想,只有德行好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戴,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身边人。有了这份从心开始的转变,我接人待物的智慧有了很大提升,态度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很快,我发现我和家人之间越来越亲密和谐、常常洋溢着快乐的笑声。从这次启示开始,我学会了反省自己。

 

后来几期,我开始尝试做学习班的班主任,有一个浇灌禾苗的故事,那个老人家宁可用笨的办法,都不愿意投机取巧。这让我想起小时父亲教导我的画面,他从那时就常常跟我讲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投机取巧。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父亲那时的话也让我泪湿眼眶,是啊,这世界上没有捷径,只有依道而行一步一步去做,才能真正体会到道在哪里。

 

为了让我们能够读懂有点晦涩难懂的经典文本,我们的百日学习兼具动画、视频等等各种讲解的方式,以前我也学过经典,但也只是学的理论,没有和生活结合得这么紧密,感觉已经做得特别到位了,不知道最后一期《尚书》还能弥补什么空白呢?

 

来自江西的即将退休的教师分享道:

我从小就很爱经典,但是很遗憾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学习。自从三年前的第一期开始,我连续学习了九部经典,而且每一期都是全勤。第一期我一个人学习,从第二期开始爱人、儿子、儿媳妇纷纷加入,现在我两个小孙女也在学习经典,我们家现在的确是“经典声环绕”,心心相印、同频共振。经典中说:“久与贤人处,则无过”,现在大家天天读古圣先贤的文字,吸取他们的智慧,真的是受益匪浅。

 

我最爱的一部经典还是《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始终想不明白,现在经过反复地诵读和学习我终于明白,整部《论语》其实是在教人们如何做一位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真正有一颗君子的心,拥有了君子的厚德和智慧,还有什么事业做不成,更何况建设好一个小家呢?明白这一点,每当自己有不好的起心动念,就会想到《论语》中君子的标准,马上就能校正自己的起心动念。我现在已经69岁,终于明白人生最大的战略就是要把我们这颗心建设好。同理,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他人一起来建设更加纯粹而又有力量的内心。因此,经典的学习对我来说是长长久久的事,我对于第十期《尚书》以及之后的学习充满期待。

4月20日谷雨,相约四部曲App,共赴百日之约,朝向“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高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