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一位同仁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昨晚,自己在用心读书的时候,突然感觉观照提起来了,对世界和自己的感知都变得很清晰,好像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秒秒不空过,不浪费时间’。但很快就从这种状态里掉出来了。请问老师,如何才能长时间保持观照功夫呢?”

 

针对这个问题,阳明教育研究院老师作出了如下回应:

 

我们的生命就是由当下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组成的。

 

许多人常常觉得自己的时间蛮紧张,也把“不浪费时间”挂在口边,但如果回到最基础的时间管理看看,往往会发现他有很多的时间浪费了。

 

如果一天时间过去,没有做一件对于生命而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做。那么这种情况下,其实已经在浪费时间。

 

“秒秒不空过”的功夫,就是让我们从早到晚、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始终处在观照之中。

 

 

 

处于观照之中,就是你可以用自己的内心清楚地看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看到任何一个决定背后的每一个起心动念。

 

如果观照丢掉了,就失去了一份敏锐。这时,我们完全是随着自己所在层面的格局境界来主宰自己。比如,如果我们是一个士人,在缺乏观照的时候,就是由士人层面的知见主宰,以士人之心,做士人之事。

 

但是,如果观照提起来,我们完全可以以更高层面的格局和境界来主导自己,产生更好的起心动念。

 

那么,观照功夫怎么练呢?

 

要做到“有意注意”。对自己的每个念头,有意地去注意它,保持住这份注意,就是观照。

 

比如,工作不太忙的时候,坐在那里发呆的时候,提起“有意注意”。看到自己当下的心情,是否有一些烦恼,有一些惆怅,有一些想不开的事情呢?沿着当下的这些问题追问下去,就能挖掘到更深层面的东西。

 

因为,情绪、意识还是在德的层面,背后是起心动念;而比起心动念更深层的,是一个人的知见。

 

比如,你坐在办公室的座位上,感到内心纷乱且烦恼。这个时候,追问自己:为什么烦恼?因为今天做的某件事情没有得到认同。由此,产生了“大家都看不到我的努力”的念头。再追问下去,念头的背后是什么?——本质是这样一个知见:“我付出的每一分,都应该及时得到鼓励和回报。”

 

这是一个停留在士人层面的知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对于为什么耕耘与收获有时不相应,仍然心存疑惑。

 

看到这一点,我们当下就可以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以自己志向的起心动念,来主宰当下的起心动念。

 

 

 

比如,你立志成为一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于是当下就要责志,以君子的起心动念引导自己:原来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无论好与坏,基本上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作用,皆是反作用的结果。因此,只问因,不问果。如此,哪里还有抱怨、烦恼、焦虑呢?

 

这就叫心上用功,每时每刻在心上用功。

 

在一个郁闷(或痛苦、烦恼等)的情绪起来的时候,马上要提起观照来,问问自己:你是为什么而郁闷的?你心里愤愤不平的,是什么?你不平的是一个什么道理?这个不平的背后就是知见。

 

其实,如果一个个地找错知错见的话,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从小人、庸人到士人,其间的错知错见不可计数。所以,我们要回到一个中心,以此为依据,去对照自己的知见。

 

第一,回到心中的无尽宝藏上。

当内心出现“我不行”“我很笨”“我解决不了”“我没有能力”……这样的声音时,回到你的无尽宝藏上。相信你的心中有一片巨大的蓝海,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打开宝藏的一把钥匙。


 

第二,回到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上。

不断地、深入地明白与体证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九条原理,融会贯通,看看自己的郁闷、烦恼、愤怒的背后,是不是有所求?是不是在果上求,而没有在因上用功?让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成为你看世界的眼睛。

 

归根结底,回到这两条上。通过对照和梳理,我们就能找到自己内心的一系列知见。将错知错见上升为正知正见,我们就踏上了生命跃升的台阶。

  



      排版:林黎

 返回首页

     上 一  篇:青年成长战略四篇章

     相关链接: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促进企业高效运营的能量从哪来?

                    产品背后的设计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