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易无穷


原文


【44.32】“《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字;《易》之象,是初画;《易》之变,是值其画;《易》之占,是用其辞。”

【44.33】“‘夜气’,是就常人说。学者能用功,则日间有事无事,皆是此气翕聚发生处。圣人则不消说‘夜气’。”

【44.34】澄问“操存舍亡”章。

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此虽就常人心说,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则操存功夫,始没病痛。不可便谓出为亡,入为存。若论本体,元是无出入的。若论出入,则其思虑运用是出,然主宰常昭昭在此,何出之有?既无所出,何入之有?程子所谓‘腔子’,亦只是天理而已。虽终日应酬而不出天理,即是在腔子里。若出天理,斯谓之放,斯谓之亡。”

又曰:“出入亦只是动静,动静无端,岂有乡邪?”

【44.35】王嘉秀问:“佛以出离生死诱人入道,仙以长生久视诱人入道,其心亦不是要人做不好,究其极至,亦是见得圣人上一截,然非入道正路。如今仕者有由科,有由贡,有由传奉,一般做到大官,毕竟非入仕正路,君子不由也。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但有了上一截,遗了下一截,终不似圣人之全;然其上一截同者,不可诬也。后世儒者,又只得圣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诂,亦卒不免为异端。是四家者终身劳苦,于身心无分毫益。视彼仙、佛之徒,清心寡欲,超然于世累之外者,反若有所不及矣。今学者不必先排仙、佛,且当笃志为圣人之学。圣人之学明,则仙、佛自泯。不然,则此之所学,恐彼或有不屑,而反欲其俯就,不亦难乎?鄙见如此,先生以为何如?”

先生曰:“所论大略亦是。但谓上一截,下一截,亦是人见偏了如此。若论圣人大中至正之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更有甚上一截,下一截?‘一阴一阳之谓道’,但‘仁者见之便谓之仁,智者见之便谓之智,百姓又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仁、智岂可不谓之道?但见得偏了,便有弊病。”

【44.36】“蓍固是《易》,龟亦是《易》。”  

【44.37】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恐亦有不满意?”

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

曰:“使文王未没,毕竟如何?”

曰:“文王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武王伐商之时,文王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文王只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

【44.38】问孟子言“执中无权犹执一”。

先生曰:“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随时变易,如何执得?须是因时制宜,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如后世儒者要将道理一一说得无罅漏,立定个格式,此正是执一。”

    【44.39】唐诩问:“立志是常存个善念,要为善去恶否?”

曰:“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44.40】“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44.41】问:“文中子是如何人?”

先生曰:“文中子庶几‘具体而微’,惜其早死!”

问:“如何却有续经之非?”

曰:“续经亦未可尽非。”

请问。

良久,曰:“更觉‘良工心独苦’。”

【44.42】“许鲁斋谓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

【44.43】问仙家元气、元神、元精。

先生曰:“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

【44.44】“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44.45】问“哭则不歌”。

先生曰:“圣人心体自然如此。”

【44.46】“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44.47】问《律吕新书》。

先生曰:“学者当务为急。算得此数熟,亦恐未有用,必须心中先具礼乐之本方可。且如其书说多用管以候气,然至冬至那一刻时,管灰之飞,或有先后,须臾之间,焉知那管正值冬至之刻?须自中心先晓得冬至之刻始得。此便有不通处。学者须先从礼乐本原上用功。”

【44.48】曰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44.49】问“道之精粗”。

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细细都看出来。然只是一间房。”

【44.50】先生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

【44.51】问:“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如何用得克己功夫?”

先生曰:“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功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现,私欲亦终不自现。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

【44.52】问:“道一而已。古人论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

先生曰:“道无方体,不可执着。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即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又曰:“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44.53】问:“名物度数,亦须先讲求否?”

先生曰:“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如养得心体,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自然无施不可。苟无是心,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与己原不相干,只是装缀,临时自行不去。亦不是将名物度数全然不理,只要知所先后,则近道。”

又曰:“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之乐,稷之种,是他资性合下便如此。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体纯乎天理。其运用处,皆从天理上发来,然后谓之才。到得纯乎天理处,亦能‘不器’,使夔、稷易艺而为,当亦能之。”

又曰:“如‘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皆是‘不器’。此惟养得心体正者能之。”

 


学员心得


张同学:

深悟: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

笃行:一个人没有烦恼地活着,就是最大的时间管理。听完这句话后,一日时间表立马浮现在脑海里,且把从早到晚的学习工作生活时间井然有序地排列了出来。

许同学:

深悟: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

笃行:办公室来了位性格不相投的同事,心里很反感,最后想到这不正是练功夫时,此处不练功更待何时?以真诚恻怛之心对他,一定会越来越好。

张同学:

听课:学圣贤思想只有亲身体证到的才是真学懂。

预习: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功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

笃行:

1、找出大女儿3个优点,当面表扬记录下。

2、鼓励女儿做1-3件利他之事并认真记录下,与女儿坚持写日记。

3、与女儿一起练省察克己功夫。

覃同学:

深悟:以前总以为工作就是要挣多多的钱,什么赚钱的活都去干,名利心很重,结果让自己活得很累却不自知。现在学习之后,知道自己颠倒是非黑白了,转而放慢节奏,更加着眼于当下和过程,以一颗服务之心,关注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以及效率。

笃行:多看专业书,积累适合学生的教学案例,提高讲故事的能力。

郭同学:

深悟:先生教导我们克除己私一定要彻底清扫干净,但凡存留一点私欲,众恶就会相引而来。我们普通人都追求美食、美色、豪车、豪宅;追求多拿钱,少干活……追求的这些都不是道,却溺在其中,不能自拔。成功的道路真的一点都不拥挤。能够每天坚持早读,且不说读书收获,光克服了这个懒字,已经战胜了很多人,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



书籍推荐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进入商城购买



四部曲APP

开发心中宝藏的钥匙



点击下载